中山大学孙逸仙(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主任唐亚梅)

“每个人的一生中,会有不一样的追求,我会更希望能在社会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帮助处在困难中的病患脱离病痛,甚至挽救一个家庭,如能做到这些,会让我觉得很满足。”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主任唐亚梅是医学博士、教授、科学家,同时也是一名医生。高考填报志愿时,从第一到最后的志愿栏中,她全部坚定地填报了医学相关专业。她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个情节给她带来很深的触动,让她对学医开始有了向往。后来,凭借着自身努力,唐亚梅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后合并入中山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班学习。

那时候,医学生们会到不同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在神经科时,唐亚梅遇到了一些特殊的病患:有人在脑梗塞后不能流利说话,但能通过唱歌表达出他想要的东西;有人会突然间失忆,但是过一段时间又可能唤醒记忆……这些让唐亚梅觉得大脑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结构,带着想要挖掘大脑奥妙的念头,唐亚梅走上了从事神经领域工作这条路。

△唐亚梅团队

攻克放疗后神经痛难题,为患者带来新生

2000年,研读医学硕士时期的唐亚梅在导师指引下,选择了神经内科领域较生僻、棘手的方向作为主攻——放射性神经损伤的治疗。以鼻咽癌为代表的头颈部肿瘤是我国华南地区高发肿瘤,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而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周围正常神经组织造成损伤,导致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放疗后的神经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损伤到周围神经,可表现为头面部剧烈疼痛、吞咽困难、说话不清,甚至有没有办法正常进食等现象,令患者痛苦不堪。

唐亚梅致力于放射性神经损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二十年,深切体会到放射性神经损伤患者的痛苦和无奈。她说,“这些患者放疗以后的副作用太严重了,他们虽然活着,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正常社交、工作,生活质量很差,一些患者甚至会觉得这样活着很没有尊严”。

为了帮这些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2013年起,唐亚梅团队开始联合多家医院开展普瑞巴林治疗头颈肿瘤放疗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历时5年,最终结果显示,普瑞巴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6周疼痛指数较基线期减少达37%,同时能有效改善疼痛引起的功能活动障碍及不良情绪,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不管是否高龄,还是有无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化疗,普瑞巴林均能对其有很好的缓解疼痛效果。

“一位患者让我印象很深刻,他大概三十多岁,来医院问诊时穿着一身睡衣,瘦骨嶙峋。因为放疗后吞咽困难,他吃不了东西,只能把所有要吃的东西搅成浆糊通过胃管打进去。原先很壮的小伙子,被折磨得极度消瘦。通过治疗、干预,才逐渐康复。后来他在电梯遇到我,他说他太幸运能够遇见我们了,他这两年来第一次吃上米饭,之前看着在眼前的东西都吃不了。”说到这里时,唐亚梅眼眶湿润。

针对不同病症,积极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

除会带来周围神经损伤外,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后还可能造成脑损伤,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性格变化等症状,痴呆甚至脑疝死亡。放射脑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案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但有效率只有约30%,且激素副作用很大,会引起血糖高,血压高,全身肥胖甚至感染等,同时,药物停用后易复发。为探索出更好的治疗方案,唐亚梅团队展开了一系列临床实验观察及验证总结,研究发现,放射治疗后血脑屏障损伤,是导致损伤持续进展的一大原因。后来验证贝伐单抗可修复大脑的“屏障”,改善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有效率可提升至65%,对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等症状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该团队又进一步建立了预测模型,权衡复发的风险,规避了不必要的用药副作用。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了新生。比如贝伐单抗用上以后,患者的脑水肿灶几乎完全消退,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这是非常震撼的,以前使用激素几乎没有办法达到这么好的效果。整个团队在看到治疗效果时都欢呼了,会觉得前面做多少工作都是值得的。听到患者说:‘医生,我能正常生活了,我能回到岗位工作了’,感到非常欣慰。”唐亚梅说。

巡病房、出门诊、搞科研、传道授业……唐亚梅日常中身兼医生、科学家、老师多职。她认为,这三种职业都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尽己所能提升改善社会中的一些现状。作为医生,她能直观地感受到病人的痛苦,解决他们的病痛。作为科学家,她围绕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科研攻坚战,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服务于更多患者。作为老师,她希望能将更好的思想和精神感染下一代,培养学生们的医学素养。而归根结底,希望解决患者的病痛,是她一直以来的动力和信念。

让世界看到来自中国的方案和治愈希望

深耕医学研究领域多年,唐亚梅深切感受到在这十几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在不同方面影响、改善了医疗领域的科研条件。2000年,唐亚梅刚读研究生时,需要坐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前往其他资料库才能查找到合适的文献资料,很多方面的工作存在着一定局限。2006年,医院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器械资源很紧张,实验前的器皿准备要消耗大量时间。效率低下,让彼时的唐亚梅感到迷茫。后来,院内前辈在简陋的条件下也做出了很好的成绩,这让唐亚梅受到很大激励。从此,她调整心态,坚持去探索解决方法,克服困难,逐步取得进展。

如今,我国综合实力提升、强盛,整个科研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在医疗等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科研条件与国际先进比起也不遑多让。这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备受鼓舞的。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家的支持下得以顺利开展,而所取得的医学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产生一定影响。

唐亚梅团队开展的国际首个贝伐单抗与激素治疗的头对头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放疗领域排名第一的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普瑞巴林治疗头颈肿瘤放疗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则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文章发表后,Lancet Oncology(《柳叶刀·肿瘤》杂志)作出评论,表示该临床研究是国际上迄今为止首个研究头颈肿瘤放疗后慢性疼痛药物疗效的RCT,为放疗后神经痛药物治疗提供了高证据级别的治疗方案。该研究也是自JCO创刊以来,首次发表由中国医生主导完成的头颈肿瘤放疗后神经损伤并发症临床研究成果。

唐亚梅提到,“有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患者因为看到我们团队的工作,慕名来到中国治疗,这些患者带家属从国外远道而来,到医院治疗完后再飞回国,非常辛苦,希望我们的治疗方案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同时唐亚梅也牵头制定中国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专家共识,开办学习班,为推动我国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的规范诊治尽最大努力!

未来,唐亚梅团队将围绕中国的“脑计划”跟进开展科学研究,脑科学的基本问题、脑疾病的诊断治疗、脑启发的人工智能三个领域是唐亚梅团队计划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个人简介

唐亚梅,女,中共党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神经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2年中山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 2004-2006年于美国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 进行博士联合培养,2007年获博士学位,获评为 “南粤优秀研究生”,并作为中国优秀博士生代表参加第57届诺贝尔获得者大会;2008年入选孙逸仙纪念医院首批“逸仙优秀医学人才”;2010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11年入选广东省“珠江科技新星”;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16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获评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0获评第七届树兰医青年学奖。20余年来致力于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编专著《放射性神经损伤》、《神经系统放射损伤诊疗手册》、《鼻咽癌放射治疗神经损伤诊疗规范》,指导临床治疗。主持包括国家杰青、优青、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等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部级科学基金。以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Neuro-Onc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Neurology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批专利3项;成果被4部国际权威指南共同推荐采纳,牵头制定《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系列研究受到Lancet Oncol 等专题评述,获邀美国神经科学年会(2016、2018、2019 SFN),冷泉港亚洲(2016、2018)等国际大会发言。

采写 | 张慧

图片 | 受访者提供(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有小部分整理于自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inters@88.com联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06-09
下一篇 06-09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155151110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投诉邮件:inters@88.com

工作时间:9:30-18:30